首页>热点 > >正文
“我们有位24岁的年轻女老师!”
2023-03-10 08:24:18来源:东方资讯

市老年大学的银发学子乐享“朝气课堂”,他们说——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“我们有位24岁的年轻女老师!”

庄贞婷(左上)在教授古筝技法

“来,像我这样把掌心撑开,犹如握鸡蛋一样,保持稳定性,手腕和掌心持平……”早上8点30分,市老年大学的古筝教室里,已是爷爷奶奶辈的学员们早已入席就坐、准备就绪。他们认真聆听台上老师的仔细授课,轻轻弹拨着古筝的琴弦,一阵阵悠扬的琴声萦绕着校园。

闻声走近,正在教学的老师看起来十分年轻,“她叫庄贞婷,是我们学校年龄最小的老师,1999年出生,今年才24岁呢!”学员们开心地向记者介绍他们眼中美丽温婉的老师,一种像疼爱孙女般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。

“我是2021年9月到市老年大学担任古筝老师,现在是我教学的第四个学期,教过的老年学员有五六十人了。”因朋友引荐,庄贞婷机缘巧合来到市老年大学,初来乍到的她免不了有些紧张,毕竟自己年龄比较小,面向这么多“爷爷奶奶”辈的学生教学,压力确实大了一些。庄贞婷说:“很快,我便发现我的忧虑是多余的。他们的年纪虽然比较大,但心态很年轻,十分认可我的古筝专业程度,课上认真听讲,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顺心且舒心。”

庄贞婷从小学习古筝,虽后来就读幼教专业,但是一直没放弃古筝学习。毕业后,曾到某学校实习一段时间,随后便离开并开设古筝培训工作室。如今的她,还受芗城实验小学和立人学校等学校的邀请,作为社团老师教孩子们弹奏古筝。“之前一直教小朋友,改教辈分比我大的,感受自然是截然不同。”庄贞婷说,跟这些银发学子相处,感觉他们都非常睿智、很有学习的热情,也许是丰富的人生阅历,让他们对音乐的理解、对生活的感悟乃至对旋律、乐感有特别强的领会能力。“虽然有些年纪相对大点的学员,其手指头会相对不灵活,但是他们都克服过来了。他们积极向上,会利用课余时间不停地学习,我感受到他们对待学习,有种‘活到老,学到老’的精神。”

相比之下,西洋乐器似乎更受大众欢迎。无论是钢琴、小提琴、吉他还是近年来风靡的尤克里里,连甚为冷门的萨克斯风和长笛,都能得到一拨儿童或者文艺青年的青睐。近年来,中国风的兴起,让古筝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。

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,它代表“中和雅正”的风格、中国的传统文化,是非常值得学习的,“在市老年大学,能够得到爷爷奶奶们的喜欢,我很骄傲,也觉得身上的使命更重了。”庄贞婷告诉记者,她每周在市老年大学有四个班,按入门、基础、提高和专业四个等级划分。

庄贞婷的学员大部分是零基础,他们之所以选择学古筝,和家庭环境分不开。“我的孙子在弹古筝,我经常听,觉得声音很美,弹奏的状态也很优雅,便想来学习。”来自北京的陈观定阿姨今年80岁,因来漳探亲,她需要在此居住一段时间,经人介绍来到老年大学跟着庄贞婷学习,从一个古筝“小白”到结业能够完整弹奏简单曲子,她特别开心。“庄老师虽然年纪小,但她很尽职尽责,我们跟着她学弹古筝很开心,收获很大。”作为古筝班仅有的两位男学员之一,刚退休也是零基础的卢龙昌很是感慨,他说当初有个好朋友送给他一架古筝,他不会弹一直闲置,退休后听说市老年大学有古筝班,他便赶来报名。

“无论是教小朋友,还是年轻人抑或老人,我都希望能够传递一种修身养性的精神,让人们的心境更为平和柔顺。”庄贞婷说,“双减”政策后,愈来愈多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学习古筝,这是一件好事。课业之外,孩子学会一种乐器,哪怕未来并不从事与此相关的职业,但音乐的熏陶一定会给其人生带来很多正向的影响。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古筝得到更多人的喜欢,进而接触它、了解它并喜欢它,让民族音乐文化得以弘扬与传承。”

☉本报记者 李润

通讯员 刘磊 王焰珍 文/图

标签:

相关新闻